按照现在的说法,清真是特指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所做的食品。但是,在起初时,清真并不是用来特指食品,而是用来指伊斯兰教。
其实,阿拉伯语中根本没有“清真”一词,它来自古代汉语。“清真”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含“清净无染” “至清至真” “纯净洁朴”之意,曾被佛儒道各家使用过,比如宋代的周邦彦六号称清真居士,还有一个道观叫清真观。
到了宋末时期,清真开始用于伊斯兰教。明代时,这一用法和概念已经得到系统阐述和普遍接受。其中在明太祖朱元璋写的《御制至圣百字赞》中,提到伊斯兰教就说“教名清真”。
到了明代中叶,自称回族的才逐渐垄断了“清真”一词,认为清则净,真则不杂,净而不杂就是“清真”。总之,“清真”二字已经成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代名词了。
何为清真饮食呢?相信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清真饮食就是不吃猪肉,其实真正的清真饮食是伊斯兰教义下的伊斯兰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是以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为基础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范和标准。其标准和禁忌的主要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污秽的、不洁的、及未厉行宗教仪式而下刀的自死、弃死、病死的东西,都可视为不洁之物,即不“清真”而禁食。具体的说,就是在生产、制作清真食品的过程中,必须按照长期延续已经形成生活习惯的要求,杜绝使用禁食的猪、骡、马、驴、狗等动物和一切凶猛貌丑禽兽的肉,忌用一切动物的血液、脑体和自死之物以及沾染过此类物的工具。这些最终都体现在清真饮食的主体——清真食品上。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更多美食,敬请期待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传统老西关什锦火锅外卖到您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