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吃货自由行联盟

今日节目:浮华如梦——五年冲到40亿的火锅神话小肥羊,上市后却又为何神秘阵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收听节目请点击绿色小喇叭,答滴答滴答~~~


笑傲江湖,我是高莉。


1999年,小肥羊创始人张钢经过大半年的尝试和研究终于熬制出了小肥羊秘方,准备开店前,大家正在发愁该起个什么名字时,张钢随口说了句“小肥羊”,一旁的媳妇当即激动地说:这个名字好啊,又与涮羊肉有关,吃完了肯定忘不了,又好记,就这个吧。就这样,小肥羊在内蒙古包头市开了第一家面积300平方米的火锅店。




此后,小肥羊携加盟连锁疯狂跑马圈地,5年后成本土餐饮领军品牌,7年后引入外资风投,9年后在港股上市,13年后全球餐饮巨头百胜接盘……

然而,跟很多引入资本巨头的餐饮品牌一样,风光无限的“中华火锅第一股”被控股后,一蹶不振,慢慢的开始走下坡路,如今在热闹的街区都少有“小肥羊”的踪影。

自第一家省级加盟商于2001年在河北市场被授权,小肥羊以此为基点,开始了连锁加盟扩张之路。不久,为了加快跑马圈地速度,小肥羊一方面降低加盟门槛,另一方面授权省级加盟商发展区域加盟。

两大策略让小肥羊疯狂奔跑起来,三天新开一家加盟店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两年后,小肥羊加盟店已高达721家。

2004年,如日中天的小肥羊实现了43.3亿元的营业额,名列全国餐饮企业百强第二。也正是这一年,小肥羊开始调整加盟战略,在店面拓展上进行战略收缩,开店速度减缓。

即使如此,到2005年底,小肥羊的终端门店已达716家,其中直营店80家左右。加盟模式让小肥羊仅用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建立了品牌的全国知名度。

疯狂的规模跃进,失控成为必然。未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小肥羊,与加盟店的关系松散,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问题累积,最终集中爆发,致使加盟店在品牌、菜品、品质、财务等众多层面失控,消费者终端体验变差。

为向更高层次发展,2006年7月,小肥羊引入两家私募基金2500万美元的注资,为餐饮业吸引国际资本开了先河,上市成为小肥羊当时新的战略目标。



小肥羊创始人张钢


有了资本推动,小肥羊痛下决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收缩式调整:经营不善的加盟店,只要合同到期,坚决不再授予经营权;加强与优质加盟店的合作,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大规模的收编;收回省级代理权,直接管理区域加盟商旗下加盟店……

“关、延、收、合” 加盟商策略成果显著:2007年,小肥羊店规模从700多家降至300多家,其中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大规模的战略收缩,一方面淘汰了400多家经营不善的店面,另一方面加强了店面管理,提升了服务水平,最终年营业额并未受影响。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如愿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在境外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至此,小肥羊的发展战略十分成功:借助连锁加盟模式,快速跑马圈地;随着规模和品牌力提升,借助资本力量加强管控,实现上市。

上市不到一年,也就是2009年3月25日,百胜斥资4.93亿港元入股小肥羊,占20%股份;随后不断增持,直至2011年5月3日宣布以近46亿港元现金私有化小肥羊。

仅仅两年多时间,小肥羊便把自己 “嫁入”豪门。对于中国很多餐饮企业而言,能够借力资本,以收购和加盟等快捷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事!

然而,扩张、融资、上市、嫁豪门,神话般的发展过程不代表一定会有神话般的结果。

有媒体曾经报道,“百胜接盘的小肥羊究竟发展怎样,因为私有化而不为外界所知,不过,多名小肥羊内部及接近小肥羊的人士透露,由于内外部因素,这两年客流量减少了”。




那么,几年之中小肥羊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百胜接手小肥羊之后,便利用自己的成熟系统和品牌力,对小肥羊进入大力改造,以期再创奇迹。然而,用心做事,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做事。

百胜有成熟的系统,但小肥羊也有一套成熟的系统,两个系统需要在物流配送、菜单、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整合和对接,工程浩大,绝非一蹴而就。

百胜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体系、标准、管理等西方企业最擅长的方面,却忽略了企业的基因、人的因素和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因而,这场洋快餐巨头与中式火锅霸主的结合,似乎磕磕绊绊。

这场婚配背后浮现的问题一:小肥羊原创团队随着收购发生后的体系和管理风格的变化,因不适应或其他原因频频套现离去,造成小肥羊多年的企业基因和文化精髓渐渐散去。

问题二;标准化自带的复制、,比如必胜客可以通过菜品创新来实现消费者的重复消费,每年创新菜品在20道以上,肯德基同样不遑多让。

但对于小肥羊而言,标准化虽然有利于管理和获取规模利润,但火锅菜品标准化带来的弊端则是菜品更新缓慢,这在变化迅速的火锅行业,不能说不是一种弊端。

问题三:小肥羊火锅与中式文化结合的独特场景设计,随着西餐的标准化逐渐丧失。但火锅相比快餐多了社交属性,火锅与西餐在场景设计、文化等方面显然都有较大的冲突和差异,难以一套了之。

问题四:管理团队对中餐文化属性的把握以及火锅行业发展趋势的感知,也许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就在他们忙于系统对接、整合、标准化、品牌升级等方面之际,中国火锅业却开始井喷。

海底捞迎合大众从野蛮到精细化服务需求转化,快速实现了直营扩张,逐渐成为火锅品类第一;较小肥羊早一年起步的呷哺呷哺火锅,以新颖的吧台式涮锅形式形成市场突破,其独特的就餐形式和家庭式服务策略,使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发展之路。

在2005年餐饮百强的统计中,火锅占中国餐饮行业的三分之一江山。小肥羊稳居火锅企业头把交椅数年,然而,这样的发展规模还不能满足张钢的大胃口。张钢的理想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小肥羊",这首小肥羊公司的司歌,描绘了小肥羊国际化的蓝图。

当一家企业失去了敏锐的市场嗅觉,丧失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变化时,逐渐被消费者抛弃或成必然。

   

笑傲江湖我是高莉,明天见。


爱我你就扫扫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