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几天昆明气温大幅下降后,不少市民就到火锅店大快朵颐了一把。那么,火锅店菜品的卫生程度是怎么样呢?
配菜员放菜时没有戴手套
暗访两家火锅店后小掌发现,虽然没有存在废油利用的情况,厨房也很干净,但仍然有些不足之处。
暗访
季季红东风西路店
首先是一二一大街与东风西路交叉路口的季季红火锅店,在简单面试后,暗访的记者顺利成为试用工。
第二天,记者按时到店报道,火锅店后厨的田主管随后给记者找了一件合身的工作服和一顶厨帽。换好衣服后,记者跟随田主管来到火锅店厨房。厨房地面很干净,地上也没有积水,蔬菜都有序地摆放在货架上。记者看到正在干活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工作服看着很干净,大家也都戴了塑料口罩。
直接抓菜装盘 全程不戴手套
随后,田主管开始给记者分配工作:将包装袋内的鱼丸装入小盘子中,每个盘子装13个。
田主管示范期间,并没有戴手套,就直接用手抓鱼丸放进盘子里。田主管示范完毕后,记者问:“配菜不用戴手套吗?”
田主管回答:“不用,我们都没戴手套,手不干净就先去洗手。”
在装鱼丸期间,记者观察了其他配菜人员,发现他们均没有戴手套,都是直接用手抓。此外,店内其他菜品,如金针菇、白菜、海带等都是用手抓到盘子上称重的。
洗净的白菜里有蛞蝓
然后到了下午,田主管让记者帮忙择菜。另外一个择菜员何女士把不要的菜叶放进塑料筐里,而不是直接扔在地板上。不过像豆尖和薄荷这两种菜虽然看起来比较干净,但她还是洗了3遍。在洗香菜的时候,她更是拿着小刷子一棵棵在刷洗,非常细心。
当天下午5点,店内迎来客流高峰,配菜间准备的白菜即将卖完,田主管随即安排记者将白菜装盘。
记者在对白菜装盘称重时,在一片白菜叶上发现了一只蛞蝓(鼻涕虫),一旁的工作人员说:“不用管它,把它丢到垃圾桶里,继续装菜就行。”记者将虫丢进垃圾桶后,问她:“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吗?”
她回答:“不常见,因为在称重时我们都会注意观察。”
之后不到5分钟,记者又在白菜筐里发现了一只蛞蝓。记者随后将沾有虫的菜叶拿给田主管看,田主管立即拿起菜叶走进洗菜间,之后里面传出声音。“这是你洗的菜吗?这么不干净,要是顾客吃到了怎么办!”何女士解释:“我早上洗的时候已经很注意了。”之后,旁边称生菜的服务员小声对记者说:“她可能要被罚了,今天的工作又白干了。”
碗碟洗3遍 废油没有再用
洗碗间面积约有15平米,里面有两名专人负责洗碗。洗碗间内有3个洗碗池。其中一名员工说:“每个碗我们要先洗一遍,最后漂洗两遍。”
“碗和装菜的盘子被送到这里后,我们首先要把里面的剩饭和剩菜过滤出来,之后再洗。”洗碗工说,过滤出的剩饭和废油一般就装在特定的桶内,装满后就会有人来拉走,废油不会再重复使用。
当天下午6点30分,记者以此份工作太累为由离开了火锅店。
暗访
酸汤猪脚店
接着记者又到近华浦路春苑花鸟市场旁的一家猪儿酸汤猪脚火锅店应聘,也顺利成为服务员。随后记者被安排给一名女服务员管理,负责给莲藕和生姜削皮、清洗。
与上家火锅店一样,这里对于洗菜的要求也比较高,像油麦菜和白菜,都是一叶一叶撕下来后再清洗。
但是……工作人员配菜仍未戴手套,都是直接“裸手抓”。
回访
其中一家门店
已对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批评
记者将暗访情况向季季红火锅店东风西路店进行了说明,对于店内卫生比较好的情况,火锅店负责人张先生说:“店内员工和主管人员一直非常重视店内卫生情况,形成了一种配合监督的机制,因此店内的卫生一直做得很好,记者发现有白菜没洗干净也只是偶然情况,主管人员也已经对员工进行了批评,我们将会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记者之后致电另外一家火锅店进行回访,但工作人员接通电话后以正忙为由挂断了电话。
链接
冷菜制作人员
必须佩戴手套作业
2011年10月12日,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要求,餐饮服务机构要每天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无健康证明的不得从事餐饮服务,必要时还要进行临时健康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才可重新上岗。
2006年8月,经云南省商务厅批准的《云南省餐饮企业经营规范》规定:冷菜制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戴口罩和一次性无公害手套,传菜人员在传菜时也要戴口罩。服务员上菜时应主动介绍菜点名称,但要求远离菜品方可开口介绍,以免口沫污染菜品。
(来源:都市时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