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考古学家说火锅在西汉就出现了,因为在近期的一个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口火锅,锅下面有专门生火的灶具,由此将火锅的历史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
而笔者认为那个火锅恐怕只能算汤锅吧,出土的地方与重庆毫无相关。重庆人说重庆火锅最正宗,不管别人服不服,或许和重庆的山民文化与码头文化相关。
而笔者认为那个火锅恐怕只能算汤锅吧,出土的地方与重庆毫无相关。重庆人说重庆火锅最正宗,不管别人服不服,或许和重庆的山民文化与码头文化相关。
重庆的火锅离不开的是一群下力人,据说一群下力人,现在重庆所喊的棒棒,过去在朝天门水码头一天下力之后,毛干饭整几大碗,还是不能真正补充体力,因为肉价太贵,一些棒棒发现屠宰场杀牛的地方居然将牛下水丢弃不要,他们就捡起来,什么牛毛肚呀等等,加起海椒花椒老姜大蒜等作料一起煮,没有想到这一煮味道好极了,毛干饭不少吃,而力气却大增,因为人是需要补充动物蛋白质的,就象现在一些下力人说吃肉长力气是一个道理的。
曾经有人以卖担担面的方式走街串巷,担个泥灶,放一个锅,中间放格子,各人吃各人的格子中的菜,吃了交钱走人,据说民国初火锅开始慢慢登堂入室,而这种买卖,大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起气候。解放后重庆的好些饭店被公私合营之后,在一些中餐馆也卖火锅,都不是专门的火锅馆。而真正的重庆火锅慢慢热起来应该还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重庆渝中区的五一路、八一路、新华路如雨后春笋般星落棋布开来,而那时的火锅馆大都不大,三五张桌子而已,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个字辣,没有什么多少味道鲜美这些名堂和讲究。
慢慢开始以重庆小天鹅为代表的火锅慢慢开始做大做强,包括后面的秦妈、晓宇、桥头、秋霞、巴将军,王五,渣渣,洞子老火锅,记忆老灶火锅,猪圈火锅,外婆桥火锅等知名企业,以及重庆大学也成立起了火锅研究所,并将火锅底料出口到了美国。
当你到了某些北方城市看到店门前挂着重庆火锅招牌的不一定的重庆人去开的,但是生意依然极火,在南方某城打着小天鹅火锅的牌子,却没有半点小天鹅的味道,大都被当地饮食习惯所同化。因为除了重庆人,四川人之外,几乎不吃花椒,所以麻辣鲜香无法体现出来。
吃过正宗的重庆火锅的北京某著名摄影师比喻重庆火锅就是一张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大片,让人过目难忘,直击人的灵魂,在人的心灵深处打上深深的铬印。
因为工作原因,本人到机场接机,对象是央视某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下机第一句话就是到重庆不吃重庆火锅就是没到重庆。我笑着说说你不必暗示我,我的兄弟在你们央视拍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晓宇火锅馆已经将锅下面的火升起来了,他们一行人一听马上象打了鸡血兴奋,到了火锅馆吃得汗流浃背,到重庆工作几天最后上飞机之前还在说把重庆火锅吃了走,回到北京可以不再吃晚餐,如此这般,心满意足回去。
朋友的女儿网恋中认识一个法国小伙儿,小伙儿直飞北京,再转道重庆,下飞机就用英语说我不吃动物内脏,高脂肪等。朋友的女儿一个重庆火锅青年,带他到火锅馆毛肚、鸭肠、肥肠等等动物内脏点一大堆,法国小伙儿吃得欢欣鼓舞,然后与网友确立恋爱关系,后来结婚生子,婚后美女给重庆女婿说你到重庆来全都是吃的动物内脏,他说重庆火锅真美好!
,某天某个二秘设私宴,请厨师整一桌重庆火锅招待几个老外,他只好将自己从重庆带的火锅底料煮了大大一锅菜,请一群老外品尝,一个德国客人先用蔑视的目光看着同行者大吃特吃,大呼小叫,他一直不动刀叉,坐在旁边观察,最后他实在是经受不住诱惑,尝了一下,这一尝不要紧,却不得了了,了不得了,停都停不下来,畅开肚皮开整,整得最后回到他的小轿车时,恨车门太小,可想而知重庆火锅走出国门如何征服老外,把老外吃肿。
老实说重庆的火锅走出重庆变“种”,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被变成乱炖,作为重庆人的我当场不便指出,以免扫主人的兴。
我那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同学,在美国有时买点重庆火锅底料煮点菜解馋,她那一儿一女是出生在美国的香蕉人,小的时候看到她吃火锅就吓得不得了,说闻到那个味道都喊受不了,从来不吃,他父母就威肋他,说不好生读书就送你回重庆熬火锅料,好象把这种说成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工作,而这一吓,居然他儿子吓进了耶鲁大学,女儿“骇”进入洛杉矶大学,没有想到重庆火锅底料还有如此功效?
去年他们一家人从美国回来,我们一起吃火锅,没有想到长大成人的那对可爱的儿女,胃口极佳,放开了肚皮吃,吃是不可开交,点了一大桌菜吃得干干净净,最后站在锅边海底捞。问他被火锅料吓成耶鲁大学,现在不怕了?他不理不踩,埋头苦干碗中的菜。
友情链接